【?;久裆?政策文件】健康口腔行動方案
一、目標任務
(一)總體目標。2025年底前,全市口腔醫療資源供給和
口腔專業人員數量明顯增加,人群口腔健康素養水平和健康行為形成率大幅提升,口腔健康服務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
(二)階段目標。2022年底前,啟動蚌埠市口腔醫院創建工作,推進蚌埠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建設工作;已設口腔科的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含中醫院,下同)牙椅數較上一年增加5%;85%的二級綜合醫院單獨設置口腔科。6-9歲人群口腔衛生知識知曉率達到80%,窩溝封閉完好率達到85%。納入集采的口腔種植體系統耗材價格下降30%以上。
2023年底前,力爭蚌埠市口腔醫院創建完成,蚌埠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建設完成;已設口腔科的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牙椅數較上一年增加5%;90%的二級綜合醫院單獨設置口腔科;4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0%的服務人口超過2萬的鄉鎮衛生院配備專職口腔醫師;每萬人口口腔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1.62人,醫護比達到1:1。
2025年底前,打造成居民15分鐘口腔健康服務圈,支持蚌埠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創建三級??瓶谇会t院,二級綜合醫院全部單獨設置口腔科,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牙椅數較2021年增加20%。全市牙椅數達到800張,其中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牙椅占比達到30%以上。8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0%的服務人口超過2萬的鄉鎮衛生院配備專職口腔醫師,每萬人口口腔執業(助理)醫師達到1.8人,醫護比達到1:1.1。6-9歲人群口腔衛生知識知曉率達到85%以上,窩溝封閉完好率達到90%以上??谇会t療衛生機構患者滿意度達到90%以上。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強口腔預防保健
1.加強兒童口腔健康管理。將口腔健康知識作為婚前體檢、孕產婦健康管理和孕婦學校課程重點內容。依托蚌埠市口腔專業質量控制中心、二級以上醫院,組織實施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項目,開展6-9歲學齡兒童第一恒磨牙窩溝封閉、3-6歲學齡前兒童局部涂氟等公益活動。到2025年,項目覆蓋28%的適齡兒童。
2.健全牙病預防體系。發揮市口腔醫療質量控制中心技術指導作用,依托公立醫療機構建立健全各級牙病防治所和口腔衛生中心,構建??漆t院、綜合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公共衛生機構各司其職、優勢互補的牙病防治體系。
3.推廣健康口腔進校園活動。開齊開足健康教育相關課程,開展規范化口腔教育推廣和口腔健康知識講座等進校園活動。幼兒園和小學生每年享受免費口腔健康檢查2次,中學生每年享受免費口腔健康檢查1次。
4.加強口腔健康教育。加強愛牙科普宣傳,引導群眾養成按時刷牙、定期洗牙等良好的口腔健康習慣。在社區配置專(兼)職口腔衛生保健宣傳員,開展口腔衛生保健宣傳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活動。
(二)加大醫保支持力度
擴大醫保支付范圍。根據省醫保部門統一部署,將部分口腔類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谇环N植體系統耗材集中帶量采購,降低種植體耗材成本。動態調整口腔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及時開展口腔醫療服務新技術、新項目申報、審批和價格管理。探索開展口腔類醫療服務項目單病種收付費方式改革。
(三)優化群眾就醫流程
提升群眾診療便捷度。公立口腔醫院、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口腔科均開設午間門診、晚間門診,實施彈性排班,方便患者診療。開展診療模式創新,患者初診后,復診可直接在醫生工作站預約,減少等待時間。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優化診療流程,為患者提供智能導醫分診、就診提醒、檢查檢驗結果查詢、移動支付、椅旁結算等線上便捷服務。
(四)推動優質資源擴容
1.擴大口腔醫療資源供給。支持蚌埠醫學院完成蚌埠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建設任務,床位數、牙椅數分別達到60張、70張。依托蚌埠市第二人民醫院老院區創建蚌埠市口腔醫院,床位數、牙椅數分別達到60張、70張。
2.大力建設口腔醫聯體。構建口腔??漆t院、三級醫院口腔科對口幫扶機制,實現區域內醫療機構信息互通共享、業務協同和技術同質。全面推進緊密型城市醫聯體建設,發揮牽頭醫院資源優勢,精心打造2個以上醫聯體示范成員單位,幫扶2-3個有條件的醫聯體成員單位開設口腔專業診療科目。牽頭醫院定期選派專家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口腔診療服務,同時有計劃地幫助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培養口腔類醫學人才,提升“造血”功能。暢通雙向轉診,醫聯體內部建立“口腔診療”綠色通道,打通上轉下轉“梗阻”,為患者提供優質貼心服務。強化基層能力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設口腔科或配備專職口腔醫師。2025年底前,依托省級數字化口腔診療中心,打通省市縣三級遠程診療中心,加強對基層的指導。
(五)加強口腔專業人員隊伍建設
1.增加口腔專業技術力量。引進高層次口腔專業人才,提高本科以上學歷及高級職稱人員占比。增加本地醫學院??谇粚I招生人數,提高畢業生留(返)蚌就業率。優化口腔醫師招聘流程,強化薪酬激勵,實現進得來、留得住。
2.加大口腔專業人員培訓力度。依托省口腔醫院、合肥市口腔醫院和省口腔衛生中心,加大對我市口腔專業技術人員培訓。依托市級口腔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及三級綜合醫院口腔科,開展基層口腔醫護人員專業技術培訓,每年不少于200人,提升基層口腔疾病防治能力。3.推廣適宜技術項目。提高基層口腔醫護人員專業技術水平,每年推廣口腔適宜技術不少于5項,2022年重點推廣現代根管治療等7項適宜技術。
(六)加強行業監督管理
1.推進口腔診所備案管理。充分發揮市場作用,鼓勵、引導、支持社會辦口腔醫療、健康服務機構參與口腔疾病防治和健康管理服務。根據國家層面統一部署,適時實行口腔診所備案管理。
2.開展專項整治。2022年起,開展“誘導消費”、過度診療等社會反映強烈的不規范口腔診療行為專項整治,依法規范口腔診療服務行為。壓實行業主管部門監管責任,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
3.加強口腔醫療質量控制。發揮各級口腔醫療質量控制中心作用,落實和推廣口腔??漆t療質量技術規范和相關要求。將社會辦口腔醫療衛生機構管理納入醫療質控體系,每年開展監督檢查不少于2次。
三、支持政策
(一)完善規劃體系。根據《安徽省口腔醫療衛生機構建設規劃(2022—2025年)》,結合我市衛生健康事業“十四五”規劃實施,進一步提升全市口腔醫療能力水平,擴大優質口腔醫療資源供給,促進合理配置、均衡布局。
(二)加大投入力度。積極爭取各類資金,充分發揮政府債券補短板惠民生的積極作用,支持健康口腔事業發展。2022年7月1日,按照省醫保部門統一部署,全市啟動實施統一的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政策,參保職工符合規定的口腔診療等普通門診醫療費用納入醫保統籌基金報銷。
(三)實施定向培養。實施農村訂單定向口腔專業醫學生免費培養項目,增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職口腔醫師數量。
附件:重點工作任務分工
附件
重點工作任務分工
序號 |
重點任務 |
時限要求 |
責任單位 |
1 |
加強兒童口腔健康管理。 |
每年度開展兒童口腔疾病干預項目;到2025年,項目覆蓋28%的適齡兒童。 |
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市財政局配合。 |
2 |
健全牙病預防體系。 |
2024年底前,基本健全市縣兩級牙病防治中心和口腔衛生中心。 |
市衛生健康委。 |
3 |
推廣健康口腔進校園活動。 |
2022年秋季學期啟動,2023年6月底基本覆蓋。 |
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市教育局配合。 |
4 |
加強口腔健康教育。 |
2022年6月制定印發科普宣傳方案;每年度開展主題宣傳活動。 |
市衛生健康委。 |
5 |
擴大醫保支付范圍。 |
2022年底前,納入采集的口腔種植體系統耗材價格下降30%以上。 |
市醫保局。 |
6 |
提升群眾診療便捷度。 |
2023年底前,公立口腔醫院、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口腔科普遍開設午間門診、晚間門診。 |
市衛生健康委。 |
7 |
擴大口腔醫療資源供給。 |
支持蚌埠醫學院完成蚌埠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建設任務,床位數、牙椅數分別達到60張、70張。依托蚌埠市第二人民醫院老院區創建蚌埠市口腔醫院,床位數、牙椅數分別達到60張、70張。 |
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市委編辦、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和各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
8 |
大力建設口腔醫聯體。 |
2022年底前,基本健全口腔專科醫院、三級醫院口腔科對口幫扶機制。 |
市衛生健康委。 |
9 |
增強口腔專業技術力量。 |
2025年底前,每萬人口口腔執業(助理)醫師達到1.8人,醫護比達到1:1.1。 |
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配合。 |
10 |
加大口腔專業人員培訓力度。 |
每年培訓口腔醫護人員不少于200人。 |
市衛生健康委。 |
11 |
推廣適宜技術項目。 |
2022年底前,推廣現代根管治療等7項適宜技術;2025年底前,每年推廣口腔適宜技術不少于5項。 |
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市財政局配合。 |
12 |
推進口腔診所備案管。 |
待國家衛生健康委《診所備案管理辦法》正式印發后實施。 |
市衛生健康委。 |
13 |
開展專項整治。 |
2022年啟動。 |
市衛生健康委。 |
14 |
加強口腔醫療質量控制。 |
落實和推廣口腔??漆t療質量技術規范和相關規程;每年度開展社會辦口腔醫療機構質控督查。 |
市衛生健康委。 |
15 |
積極爭取各類資金,充分發揮政府債券補短板惠民生的積極作用,支持健康口腔事業發展。 |
2022年底前啟動實施。 |
市財政局。 |
16 |
2022年7月1日,按照省醫保部門統一部署,全市啟動實施統一的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政策,參保職工符合規定的口腔診療等普通門診醫療費用納入醫保統籌基金報銷。 |
2022年7月1日起施行。 |
市醫保局。 |
17 |
實施農村訂單定向口腔專業醫學生免費培養項目,增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職口腔醫師數量。 |
2023年起,每年度實施農村訂單定向口腔專業醫學生免費培養項目。 |
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市委編辦、市教育局、市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